茅台镇酒业乱象:近万酒企混战赤水河畔,有品牌叫价35亿
据新京报报道,5月29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批次不合格食品,标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仁和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贵州王子酒”因酒精度不达标而上黑榜。
通报显示,标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仁和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品古酱牌“贵州王子酒”(500ml/盒,2014-04-08),酒精度检出值为50.2%vol,低于52.0%vol—54.0%vol的标准规定。
据监管部门解释,酒精度表示酒中乙醇的体积与酒体积的百分比。国标要求酒类产品标识的酒精度偏差不能超过±1%。酒精度含量不同,售价也不同。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检验器具不计量,造成检验结果偏差;或者生产单位为了盈利,以低度酒冒充高度酒售卖。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王子酒”在名称和产地上均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茅台王子酒”相仿,但茅台王子酒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酱香系列酒品,与贵州王子酒并不是同一款产品,疑似是在蹭茅台王子酒的商标。
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财经天下》周刊此前走访茅台镇时发现,茅台镇自身就是假酒重灾区。镇上商户普遍以“茅台镇XX酒”自称,并其中的“镇”字缩小,放在不起眼的位置,同时商标与茅台的天红地蓝相似度极高,以至于当地有顺口溜提醒消费者:“茅台加个镇,买时需谨慎。”
茅台镇酒业乱象
长期缺货、涨价令真茅台酒一瓶难求,除了直接造假酒外,打品牌擦边球成了不少厂商提高销量的手段之一。
有统计显示,茅台镇有名有姓的酒厂共有35家,但这显然和实际数字相去甚远。曾走访茅台镇杨柳湾商业街,街头巷尾都是卖酒的商家,多以“茅台镇”“茅台醇”为名,连商标都仿照茅台酒的天红地蓝,或将颜色上下颠倒,或将拼音略微修改。
在第三方信息平台天眼查上搜索关键词“茅台镇”,关联公司共计9116家,搜索结果多达250页,其中九成以上都是酒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2011年,仁怀市工商局不予受理标示“茅台镇”的企业名称核准申请56份,拆除取缔了茅台镇上随处可见的“茅台镇白酒”,甚至直接写“茅台白酒”“茅台散酒”这种极易混淆的店招和广告牌。
当“茅台镇”在商标中的使用开始受限,以“X茅”、“茅X”为名的品牌又开始大行其道。最著名的是赖茅,作为茅台前身的“三茅”之一,最早是被茅台所持有,但早已过了商标续展期,随后被茅台镇企业纷纷抢注,其中以茅台镇南国酒业在香港注册的“赖茅”商标最为出名。
2014年,茅台集团重启赖茅商标,与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贵州赖茅酒业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赖茅酒业的董事长为贵州茅台副总经理李明灿。
不光蹭“茅”,以“X台”为名的酒企在茅台镇也同样大行其道。最有名的是贵州省十大名酒之一的“国台酒业”。2011年,天津天士力集团收购了仁怀市的老牌集体企业茅渡酒业有限公司,此后与茅台集团关于“国台”这个品牌争论了长达10年。
2010年,茅台集团曾试图出资28亿元从天士力集团手中买下国台酒业,但被天士力集团35亿元的还价吓跑。
茅台集团自我整顿
除了要抵御外部压力,内部自查也成了茅台集团维护自身品牌的一步棋。
2008年,五粮液集团与巨人集团签署了一份30年的合作协议,双方联手推出一款名为黄金酒的保健酒。作为反制措施,2013年,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与北京白金至尊酒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白金酒品牌。
据了解,白金酒刚刚推出时产品实行专卖制,只在全国各地白金酒礼行专卖。后来在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蔡芳新的推动下,开始转向企业定制。
但白金酒多次曾涉嫌虚假宣传被茅台集团内部通报批评。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案例是,2013年,海口一位市民花费69.7万元,购买了一批包括年份15年、30年的“茅台白金酒”,事后发现宣传资料中自诩有五十多年的酿造历史,认为其明显涉及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最终,茅台白金酒被判退赔200多万元。
2019年2月,茅台集团发布《茅台集团关于全面停止定制、贴牌和未经审批产品业务的通知》。通知称,茅台集团旗下各品牌子公司全面停止定制、贴牌和未经审批产品所涉业务,在未经集团允许的情况下,就地封存,不再生产和销售。
通知中着重点名白金酒,称其在生产经营中屡次违反集团品牌管理规定,近日又出现重大违规行为,对茅台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集团公司不再授权其使用集团知识产权,生产业务由保健酒业公司接管。
对白金酒的授权被取消后,又有传闻称,贵州茅台将全面调整战略,非高端品牌将被舍弃。对此,有接近茅台的人士对称,非高端品牌肯定不会全部砍掉,砍掉的都是像白金酒、天朝上品这种有品牌污点的贴牌产品,茅台嫡系的次高端品牌比如说迎宾酒、王子酒,这些肯定都是要继续做大做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