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中国酒业开启“碳账本”时代:一场从蒸汽到数据的绿色嬗变
4月1日,《GB/T32151.25-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正式落地,中国酒行业迎来首部系统性碳核算国家标准。这部被业界称为“碳法典”的新规,以五大核算维度为标尺,将酿酒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产业,推向了“克碳必较”的精细化管理新阶段。中国质量万里行“酿酒质量万里行”调研组深入行业一线,见证这场从蒸汽升腾的车间到数据跃动的报表之间的深刻变革。
‌“五把标尺”重构行业逻辑‌
新标准首次将酒企碳排放精准拆解为五大板块:化石燃料燃烧、生产过程排放、废水处理逸散、外购能源间接排放及余能外供抵消。以白酒行业为例,传统认知中“微不足道”的酒糟废水甲烷逸散,竟占总排放量的12%-18%,而发酵环节的温度控制偏差1℃,即可导致单窖池碳排放波动5%以上。
在四川邛崃,某中型浓香型酒企的锅炉房里,技术员正为加装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做最后调试。负责人算了一笔账:80万元的一次性投入和15%的运维成本增幅,换来的是年减排200吨二氧化碳当量。“这就像突然被要求做全面体检,查出了许多过去忽视的‘慢性病’。”该负责人坦言。调研组发现,约60%中小酒企仍在使用地窖发酵等传统工艺,缺乏在线监测设备导致数据溯源困难,而行业持证碳排放管理师不足300人的现实,更让转型雪上加霜。
‌头部企业的“碳资产”谋局‌
与中小企业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头企业早已展开的“碳资产”布局。泸州老窖研发的智能发酵控制系统,通过精准控温将蒸汽消耗量削减20%;山西汾酒将酒糟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年替代燃煤超5000吨;洋河股份搭建的碳监测平台,甚至能追踪到高粱种植阶段的碳足迹。更耐人寻味的是,宜宾五粮液通过沼气发电项目生成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预计年收益达500万元——碳减排正从成本项转化为利润源。
这种分化在政策端持续放大。江苏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白酒生产许可证换证审核,山东对碳强度低于行业均值30%的产品给予销售补贴,广东则计划2025年前建立酒类碳足迹标识制度。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家张伟预言:“未来的酒类货架上,消费者扫描碳足迹二维码选购产品的场景将成常态。”
泸州老窖传统酿造车间
泸州老窖现代酿造车间
‌中小酒企的“破局方程式”‌
面对技术、成本、人才的三重挤压,中小酒企正探索特色转型路径。贵州仁怀的酱酒作坊采用“集体入股+专业托管”模式,由第三方碳管理服务商提供核算支持;四川泸州某企业引入“太阳能+生物质能”组合,在降低18%碳排放强度的同时,出酒率反升2个百分点。中国质量万里行调研显示,尽管目前仅12%的中小酒企清晰掌握碳税优惠政策,但“质量共建”行动正通过技术帮扶机制,将ISO质量管理体系与碳管理标准有机融合。
邱树毅等专家建议,可对500吨以下产能酒企设置3年缓冲期,允许采用简化核算方法,并建立区域碳排放监测共享平台降低数据成本。这些建议与多地实践形成呼应:仁怀市通过集中建设清洁能源中心,使区域酒企碳强度整体下降12%-15%。
‌碳账簿上的未来之战‌
当年轻消费者开始用“碳足迹投票”,当国际市场上欧盟碳壁垒日渐高筑,中国酒业的这场绿色嬗变早已超越环保范畴,成为重塑行业格局的战略支点。而在更宏观的叙事中,这场变革恰是“质量强国”与“双碳”目标交响共鸣的生动注脚——它既用“碳辔头”约束粗放生长,又以“绿马鞭”催动质效跃升。
从赤水河畔到杏花村头,“酿酒质量万里行”调研组持续记录着这场变革:在蒸汽氤氲的酿酒车间,老师傅们学习操作崭新的碳监测仪表;在数据中心的屏幕上,每条生产线的碳排放曲线与酒品质量指标同步跳动。这些画面交织成的,正是中国传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跃迁的时代切片。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417-8888222
公司名称圣城酒业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辽宁 营口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圣城酒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圣城酒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417-8888222  公司地址辽宁 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