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安徽口子酒业70周年 砥砺奋进70年 再创辉煌谱新篇
70年,白驹过隙,岁月峥嵘。诞生于1949年5月18日的口子酒业前身“国营濉溪人民酒厂”,是安徽省内第一家国营酒厂。成立当年仅16名职工,二副锅甑,年出酒量不足百吨。时至今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口子酒业已一步步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达数十亿元的国家酿酒重点骨干企业,也成为中国兼香型白酒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口子酒业70年的发展,既是口子人跨越时光,坚守品质的70年,更见证了中国白酒行业繁荣70年的发展历程。
不负使命 始终与时代同行
新中国成立前夕,百业待兴,国家因势利导,推行行业公私合营,计划以三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在此时代背景下,行业实行专酿专卖政策,“小同聚”“德泉涌”“福全”“大同聚”“大盛”等私人酿酒糟坊纷纷并入“国营濉溪人民酒厂”。1952年,企业更名为“安徽省濉溪酒厂”,简称濉溪酒厂。
1953年,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的第一年,濉溪酒厂在东关(古濉河东岸)征地150亩扩建,建造中西合璧风格的酿酒厂房群,并在“大蒸大回”明清古法基础上,创造性发展出“续渣混蒸老五甑”工艺,当年产酒规模即达到1954吨。1955年,在传承濉溪酒古老酿造技艺之上创造出高档优质白酒,并正式定名为“濉溪口子酒”,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较早拥有自有品牌的中国白酒之一。1956年,酒厂派出大量技术人员支援兄弟酒厂的建设。1958年,窖藏的濉溪口子酒作为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送到北京,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口子酒首次迈入国宴用酒序列。1963年,濉溪酒厂的酿酒大师房艺武带队发明中国人工老窖泥技术,可称作生态酿酒——微生物生态体系创新的一次突破。1965年,此项技术在全国第三届白酒协作会议上得以正式介绍,随后,1977年,“人工培养老窖”荣获安徽省重要科技成果。
1971年,鉴于当时市县两级财政体制,濉溪酒厂一分为二,各自发展为“淮北市口子酒厂”和“濉溪县口子酒厂”,并分别注册“濉溪”和“口子”商标,由此开始了两口子二十年的商标之争。时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在省市领导关注下,1997年,淮北市口子酒厂、濉溪县口子酒厂合并,安徽口子集团公司成立。口子要向机制要活力、向机制要市场、向机制求发展,2002年,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再次果断决策,成立“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动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体制和机制创新,让口子酒业紧跟时代步伐,走上发展快车道。
2008年5月,为进一步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理念、方法,实现生产集约化和专业化,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重组后的安徽口子酒业成功引进美国高盛公司为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国际资本,借鉴先进管理理念改造企业,进一步促成企业现代化、国际化。2015年6月29日,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成为全国第17家、安徽第4家白酒上市企业。
自成一派 树立大国兼香标准
在中国香型白酒酿造流派中,江淮白酒自成一派。口子酒历来以“透瓶香”著称,虽香洌,入口却十分柔和。濉溪老话说:“口子酒瞒不住人”,所经之处,酒香阵阵。南京城素有“濉溪名酒到浦口,南京全城皆飘香”一说。据说喝过酒后将酒杯倒置,香气可萦绕于杯数日不绝。这个特点被誉为酒林中独具一格的“隔宿香”,堪称江淮“雅香”的代表。
自建厂之日起,口子酒业对酒品的技术创新和探索从未止步。建厂初期,口子酒沿用明清“大蒸大回”古法,缸池并用,使用陶质沙缸发酵,全国少见,产量低,但出品优良;20世纪60年代初,口子人发明人工老窖泥技术,一举打破 “非百年窖池不出好酒”传统神话;90年代,投入巨资开创超高温制曲工艺,打破了传统制曲“沸点”,最高温升至67摄氏度以上,使口子窖酒不仅酱香突出,香气成分更高达七八十种,口子中温菊花红心曲和超高温曲创造性混用,既传承了口子酒历来既有特点,又让酒体更加醇和丰满;1977年,安徽省首家白酒企业科研所在口子酒业成立;1986年,科研项目“生化法人工老熟技术”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鉴定;针对主流市场仅有的酱香、浓香、清香划分,原口子酒业副总经理,首届中国酿酒大师张国强带领口子技术团队经数千次研发,成功调试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复合兼香型”白酒五年型口子窖酒,打破了1979年以来形成的中国白酒香型格局。2002年,“兼香型”口子窖酒被评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兼香型白酒品牌;2003年,《原产地域口子窖酒酿制标准》正式成为国家标准;2010年,口子酒业成为兼香型白酒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随后,口子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逐步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口子窖年份酒序列。由此,经过长达20年努力,口子酒业终于成为中国兼香型白酒标准制定者。
心手相传 以人为本的人才养成之道
注重酿酒师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口子酒业,大师辈出,迄今已拥有6位国家白酒评委。
口子酒业酿酒大师第一人房艺武,国营濉溪人民酒厂成立后全面负责酒厂技术生产。不仅是人工培育老窖技术创始人,更擅长评酒,享有“酒乡神舌”的美誉。苏鲁豫皖“首届中国酿酒大师”张国强,师从房艺武,堪称酿酒天才。1998年,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兼香”五年型口子窖,突破了中国白酒的香型格局。2003年,张国强主持研制的《原产地域口子窖酒酿制标准》正式成为国家标准,由此成为口子窖酒酿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并于2011年被评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口子人的酿酒记忆中,师父和徒弟之间技艺传承是永恒延续的。徐钦祥,连续被聘为第七、八届白酒国家评委;李志强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聘任为2010届国家白酒评委;胡文革,被聘为第八届白酒国家评委;陶锐,被聘为2015届白酒国家评委;李想,被聘为第九届白酒国家评委。以国家评酒师为代表,口子酿酒大师也已传承至第三代。口子酒业拥有独特的长效人才机制:请进来、走出去、就地培养三结合。聘请有中国白酒泰斗沈怡方、高景炎,著名分析专家金佩、许旭等专家教授为公司顾问,组织营销、管理等专业机构对中层管理人才进行集中培训,携手国内酿酒权威和安徽大学、江南大学、中国食品科学发酵院专业机构,对青年科技人员进行指导,定期传授酿酒技艺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不断引进优秀的大学生、研究生加盟口子酒业,充实科技队伍。正是在口子酒业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下,口子人在继承濉溪酿酒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为酿造出品质一流的口子窖酒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优质原酒产能扩容 促进可持续发展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确立一家酿酒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是“产能”。严格地说,是优质原酒的产能。
1997年安徽口子集团公司成立,在现有酒厂基础上分别成立了四大分厂,当年实现产能达到1.5万吨。2002年12月,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一公司保留6个机械化酿酒生产班组,二公司保留16个手工生产酿酒班组,三公司保留5个手工酿酒生产班组,四公司保留2个机械化酿酒班组,10个手工酿酒班组。2008年,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5000万元建设口子工业园,项目建设包括曲房楼、酿酒车间、包装楼、质量检测中心,16条成套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和环保设施及其他辅助设备,2010年顺利建成投产。至2012年,口子工业园已实现全年生产优质原酒1.024万吨,成为口子酒业大型优质白酒生产基地之一。2013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百亿口子”发展要求,公司启动“一企三园”的发展规划。口子产业园项目建设包括大曲酒酿造、成品酒包装、优质酒陈化老熟和储存、生物工程(制曲)四个子项目及配套的生活区及文化博览园,总投资15亿元。以国内先进的高效节能设备,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关键工序和检测设备更大量引进进口设备及专用设备,广泛融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产业园建成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将在国内领先,形成现代化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
截至2017年,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发酵池近10000条,实现年产3.3万吨优质原酒生产能力和18万吨的原酒储酒能力。
2015年上市以来,口子酒业成绩斐然,以耀眼的成绩单向70周年献礼。净利润增幅持续5年位居省内行业榜首;产品结构优化成效卓著,高端占比在区域酒企中遥遥领先;市场布局方面:渠道持续下沉,县级及以下区域市场继续深度拓展。市场竞争层面,面对当下全省市场趋于饱和的竞争态势,通过加强与省内龙头经销商的战略伙伴关系,正携手一批有思维,有实力,有经验的省内经销商,共同外拓,稳健有序地进入省外重点市场。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酿酒文化,传承数千年中国传统酿造技艺;提升民族自信,推动江淮白酒核心产区复兴;不断优化和完善“真藏实窖”工艺体系;不断探索创新,引领中国兼香型白酒酿造技术,拓展产业规模和格局;竭力培养中国新一辈酿酒人才;勇于担当,回馈社会,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美德。口子酒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紧随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以变革和创新,强化企业竞争活力和品牌实力。新时代,新征程,万水千山从头越,口子酒业正昂首踏步,以打造大国兼香的雄姿和豪迈,迈向新的华章。